【百合釋疑】百合作品的受眾族群

2k 詞

此為過去刊登於Medium的文章,撰寫於2018/5/27


漫畫《百合男子

一、前言

之所以會著手撰寫這篇網誌,是因為某些原因,讓我稍微整理了六、七年來對百合的經驗與觀察,雖說是入坑(ACG術語)百合六、七年,但實際上開始對百合的研究僅僅只有三、四年,而研究的基礎上多建立於已逝百合文化研究者楊若暉(知名百合作家楊双子之雙胞胎妹妹)的立論上,楊若暉女士是華文圈百合文化研究相當透徹的研究者,而我的論述多是以其為基礎,延伸或補足。

二、正文

看百合的都是男性嗎?

多數人認為觀看BL作品大多為女性為主的腐女,那麼想必觀看百合作品的一定是男性為主的百合控,這樣的想法其實大錯特錯。事實上在楊若暉女士的研究中指出,華文圈的百合受眾生理女性多於生理男性,而在此之前日本國內百合漫畫專刊《Comic百合姬》對讀者做的問卷調查顯示,確實日本國內的百合讀者也是生理女性多於生理男性,這兩項數據打破了傳統認為百合讀者必定是男性的錯誤聯想。

大多數百合文化研究者認為,造成華人這樣錯誤聯想的原因是當初百合作品代理授權於華文圈出版時,出版社將百合作品的取向定為男性向,這樣的價值觀其實就和成人色情產業中,以男性凝視為主的女同志A片無異,出版社龍頭錯誤地將百合作品與男性凝視成人作品並在一塊聯想,結果擴大造成了這樣的謬誤。這樣的謬誤就像早期BL作品被列為十八禁一樣,這類違反異性戀霸權的題材作品,對於當時的出版社而言只有兩種路,其一便是以十八禁出版,其二便是以「男性向」概括出版。總體而言,體現了當時以男性凝視為主的市場。

而事實上在日本國內,百合作品是承襲了既有的文學脈絡(吉屋信子、川端康成為首)與少女漫畫合流(花之二十四年組為首)而誕生出來的結晶,在立場上從來不是男性凝視的男性向,而是以女性凝視為主的脈絡。這一點體現了日本國內與華文圈對百合文化認知上的差異,其實關於「百合」一詞的定義在兩者之間也有差異,然而這可能需要另闢文章探討,在此並不贅述,至於本文是以日本國內的定義進行探討與研究。

百合作品之中的女性凝視與男性凝視

呈上所述,其實百合作品的閱讀型態是以女性凝視為主。(這邊想杈開話題,我當年是先閱讀了百合作品後才接觸女性主義,赫然發現兩者之間有這麼大的關聯性,結果便越陷越深了,然後也因為女性主義的關係,開始接觸了BL)「凝視」這個概念出自於心理學家Lacan,認為這是自我與他者之間的映射關係,透過他人看待自己的眼光,構成自己的再現。而女性主義電影理論者Laura Mulvey提出了所謂的「男性凝視」,這個想法其實很簡單,就是父權男性就由他者的客體化,再現了男性主體,在很多影視作品、文學作品之中,多是以生理男性為主體。

那麼為什麼百合作品中也會有男性凝視呢?說來話長,這就和百合受眾族群的分析有關了。閱讀百合作品有女性凝視的女性,這點無庸置疑,可是當然也會有男性凝視的女性,不過那是少數。百合閱讀中的男性凝視來自於百合圈少數的男性,可是話又說回來,到底男性凝視的男性讀者和女性凝視的男性讀者到底哪個比較多?

楊若暉女士指出,女性凝視的男性讀者相較於男性凝視的讀者為多數。她的研究裡有提到,事實上男性讀者中,也有逃避既有生殖競爭,來百合作品中圈養小羊的男性,這其實就是男性凝視的男性讀者。而以我最近幾年的觀察,這類男性有著成長的趨勢,不諱言,肇因於二次元偶像。二次元偶像百合的淵源,我認為不是歷史悠久的《偶像大師》系列,而是素有LL教之稱的《LoveLive》系列,有趣的是其之後的輕小說以及漫畫,甚至委託了公野櫻子老師(知名百合作品《草莓危機》的作者)來進行製作,LoveLive在當時挾帶著比《偶像大師》系列還高的人氣席捲了以生理父權男性為主的「偶像宅圈」,進而使這群人開始對百合有了興趣,以男性凝視來看待百合作品,更甚者是《偶像大師》系列有樣學樣也陸續推出了後代續作,進而促使了男性凝視百合控的成長。當然,也有以女性凝視來看待二次元偶像百合的百合迷們,而就我身邊的觀察來看,大多都是生理女孩,少有男性。

而另外一個造成這類男性成長的原因,我想還有就是日常系百合,說自己是百合控,但卻只觀看這類作品的男性凝視讀者,與所謂的難民、萌豚(ACG術語)無異,這類的讀者正如楊若暉女士口中圈養小羊的存在,透過女孩們日常的生活來滿足於己身在父權架構中逃避生殖競爭的失敗,這類人確實存在,而且越來越多。其挾帶的還是以傳統父權價值觀為主的男性凝視,忽略了百合文化長久建立下來的女性凝視。

至於我是哪一類的讀者,我寫了這麼多,難道還會有人覺得我是男性凝視的讀者嗎?我是女性凝視的讀者。事實上在楊若暉女士的研究中,她認為像我這類的男性多是對於女性主體產生認同,而其心態較接近於同性戀女性,一語中的,正正切切地說中我,我看到這句話直冒冷汗,甘拜下風。

三、後記

其實這篇文章的書寫,主要是為了打破「百合控=生理男性」的迷思,而文章中的論述也大多是百合文化研究者的共識,只有二次元偶像百合與男性凝視男性讀者越趨成長的部份是我自己提出的,如有缺漏有賴先進指導。而關於百合作品受眾族群的心理狀態,文章中雖然有提到一些,但我希望這能另闢文章探討,這篇文章著重族群中的比例分析以及概括地說明其觀看百合作品的角度,至於細項,我可能放在日後的百合釋疑進行探討。

如果有時間與精力,這個系列的網誌可能會繼續下去,結合性別、社會學與ACG文化,採不定期更新的方式,繼續為大家釋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