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k 詞
一、前言在日本當地有許多中古機制健全的動漫周邊商家如駿河屋、MANDARAKE、らしんばん,很多時候都能在這些中古店內挖到自己想要的周邊,而要在這些商店購買中古品無非就是以下幾種方式: 在它們的海外線上商城購買 使用代購平台或個人代購服務在日本線上商城購買 直接飛日本買一波 通常來說專程飛日本買一波是不可能的,像我去日本時逛這些中古店多半是帶著挖寶的心情,假如今天我們有特定目標,想必一定是會選擇海外商城或代購,不過這些海外線上商城的商品大多有跟沒有一樣,所以大致上我們都會只剩下代購這個選擇。 代購又分為代購平台和個人代購兩種,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代購平台。其實在台灣能使用的日本代購平台非常多,只能說台灣人真的是非常愛買日本貨,比較知名的如比比昂、Buyee、TokuKai……等等,這些平台大多都能購買動漫周邊,這次我們要來使用的就是Buyee這個平台。 二、正文為什麼選擇Buyee? 其實會選擇Buyee無非就是因為它有一個非常方便的插件 Add to Buyee,只要是Chrome或Edge都能使用,同時也支援許多耳熟能詳的動漫周邊店,不過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好像就不支援駿河...
1.2k 詞
一、前言現代軟體開發中,依賴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逐漸成為顯學,微軟甚至在 .NET Core中大量地仰賴依賴注入。在傳統開發過程中,相信一定有很多人遇到在程式碼中建立一個實例並使用它,結果今天老闆叫你把這些實例通通換成另外一個,這下子慘了,我們得一個一個去修。 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實踐「鬆耦合」與「代碼重用性」,依賴注入這個概念被提出來了。「依賴」是指接收方所需的對象。「注入」是指將「依賴」傳遞給接收方的過程。 詳細關於「依賴注入」的介紹,可以參考以下大神們的分享: 淺入淺出 Dependency Injection 菜雞新訓記 (6): 使用 依賴注入 (Dependency Injection) 來解除強耦合吧 而我個人認為「依賴注入」的精華就在於「建立鬆動的關係」,那麼依循這個概念,我們其實也不用寫得非常複雜,也能建立有著依賴注入精神的程式碼。 二、實作我們這邊用C#做舉例,在這例子中,我們有兩個Repo類別、兩個Service類別,一般來說如果我們想要在程式碼中使用這四個類別,我們會這樣寫: 123456ARepo aRepo = new ...
1.7k 詞
此為過去刊登於Medium的文章,撰寫於2018/10/12 一、前言《少女歌劇》專欄文章也漸漸來到了第四篇,承襲上一篇對於群像劇敘事結構的探討,這次我們就從人物娓娓道來。在《少女歌劇》面向的諸多主題中,「追逐與被追逐」的命題同樣是其他作品最常出現的主題,過去許多熱血少年漫畫出現的這個命題,究竟在《少女歌劇》中帶來了什麼樣的再生產? 二、正文自我追尋有時候,我們常會聽到「不需與他人比較,只和自己比較就行。」這類的話語,這些話語的立意也大多是良好的,為了不讓眾人在自我實現的道路上,因在於旁人互相比較的眼光,猶豫不絕、裹足不前。不過我們倒也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一生就只有那麼一個想追逐的人,在彼此的競合之中,兩人也漸漸成長,這也不是同樣浪漫的事嗎?事實上,永遠不會只有單方面的追逐,在更多時候,是彼此的追逐,追逐彼此所缺漏的部分,然後盡可能地與對方成為相稱的一對,仔細想來,確實也是相當浪漫的自我追尋。兩人的互相追逐,讓彼此在自我追尋的道路上不會孤單、不會迷失,彼此同時是對方的旅伴,也同時是對方的指引燈,許多公路電影都有著類似的調性。 香子與雙葉 — 舞者與守護者《少...
1.8k 詞
此為過去刊登於Medium的文章,撰寫於2018/10/07 一、前言在現今的影視、文學作品中,以群像形式亮相的作品不乏少數,所謂「群像」,亦作「群象」,概念源自於電影的群像電影,最早可追溯至1932年拍攝的電影《大飯店》。在最早的劇情結構上,大多指涉同時同地,複數人物交替進行描述,經過多年的變體,現今的群像劇式作品不再限制時間地點,而是以人物為主體各自發展,並有一主軸貫穿主題,最後再適時地收束在同一個脈絡之下。然而,現今也有許多創作者對於「群像」的解釋產生了誤解,以為人多就是好故事,只注重於「群」而忽略了「像」;只注重於單體人物的故事,而缺乏了各人物與故事整體的碰撞,造成人物與主題的脫離,使得觀者無法完全接收作品的內涵與意義。《少女歌劇》在劇本的安排上,正是嘗試進行群像劇的再生產,其中有好有壞,在本文中我將會試著探討並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 二、正文雙人共同的命運在《少女歌劇》之中,華戀與光被視為承擔共同命運的主體,在這個既有的脈絡之下,也雙關並呼應了結局。看似兩個不同故事主軸的兩位人物,實質上是彼此相依的,沒有了華戀就沒有了光,同理沒有了光亦沒有了華戀,...
1.5k 詞
此為過去刊登於Medium的文章,撰寫於2018/9/29 一、前言監督古川知宏在日前的訪談之中,揭示了劇中東京鐵塔的象徵。在這個訪談之中,古川知宏如實地解釋了高塔在劇中的象徵,以及為何使用高塔作為抽象概念的表現,然而對於讀者的再詮釋而言,亦能夠衍生出其新意,本文旨在探討高塔在《少女歌劇》中詮釋空間,期待能以不同的角度切入。 二、正文古川知宏對於塔的詮釋古川知宏在訪談中提到,為了讓觀眾感到動畫的真實感,於是選擇了塔如此的日常元素,提醒觀眾《少女歌劇》的世界是自己居住世界的延展。這個概念也同時是《少女歌劇》後設概念的依歸之一,古川知宏解釋道,在聖經中塔具有高貴象徵,是不被允許觸摸的禁忌,而作為城市紀念碑存在的塔也貼近居民生活。透過了塔的融合,古川知宏將觀眾拉到《少女歌劇》之中,而在最終話也同時揭示,作為觀者的我們並非只是《少女歌劇》的觀眾,甚而是《少女歌劇》的參與者,劇中的塔與觀者日常的連結,昇華了觀者的共鳴。 觀者對於塔的再詮釋這是個非常奇妙的命題,暫時撇開詮釋謬誤的問題,解構高塔符號的同時,我發現了高塔以觀者角色介入舞台的這個身分。自古以來,無論是神學、...
1.8k 詞
此為過去刊登於Medium的文章,撰寫於2018/9/1 一、前言其實早些日子,就非常想為這部堪稱繼承幾原邦彥《少女革命》靈魂的《少女歌劇》寫些分析抑或評論,這些分析以及評論會以專欄式的短文章呈現,而本次首先想探討的,就是古川知宏在這部他的監督處女作之中,於畫面下了哪些功夫。雖然說監督古川知宏與幾原邦彥共事多年,但是在這次的《少女歌劇》之中,他也嘗試將自己的風格融入於其中,而這些風格是少有在幾原邦彥的作品中看見的,換言之古川知宏儼然走出了一個自己專屬的道路。 二、正文構成主義(Constructivism)構成主義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流派,其接受了立體派的拼貼以及浮雕技法,在雕塑上由傳統所注重的重量感轉變為空間感。而在平面畫作的呈現上,最常能看見的就是由幾何形狀、線條、文字組成的圖像作品。構成主義講究「幾何、抽象、結構、邏輯」等等特色,另外構成主義同時主張藝術的工業化生產,當然這和當時俄羅斯的時代背景有相當大的關係,不過我們在這邊就不多加贅述。可以理解的是,構成主義的藝術表現可以視為現代設計的起點,同時在《少女歌劇》中,我們看到的不單是現代的設計,更多的是古川...
2.7k 詞
此為過去刊登於Medium的文章,撰寫於2018/8/12 一、前言自從遊戲「艦隊收藏」推出之後,軍武少女這一類體裁的作品又重新在ACG文化中發光發熱。軍武少女這類作品的歷史沿革發展,從早期的メカ少女轉趨為現今流行的兵器擬人化。其中,以「艦隊收藏」為首的兵器擬人化作品,亦能在其中發現百合的身影。與傳統以S小說發展的百合不同,這一類百合作品提供了百合作品受眾們新穎的選擇。這一期的百合釋疑想試著為大家介紹軍武少女以及其中的百合文化分析。 二、正文軍武娘?兵器娘?戰鬥魔法少女?在ACG文化之中,軍武少女(或稱軍武娘)大多指涉軍武與年輕少女結合的作品,然則軍武娘還能概括成三類不同的類別:戰鬥少女、兵器擬人化、メカ少女。戰鬥少女多指涉有戰鬥能力的少女,持槍配劍、開坦克的、開戰艦的、物理攻擊的魔法少女……皆能屬於這一個範疇。此類別多和ACG其他領域重疊,演變出非單一且複雜化的戰鬥少女。武器本身並沒有被轉化為少女的一部分,所以並不能被劃分為兵器擬人化或メカ少女。 兵器擬人化,時下最常見的戰鬥少女,也同時是角色經濟的最佳體現。通常指涉將冷熱兵器擬人的作品,「艦隊收藏」、...
1.8k 詞
此為過去刊登於Medium的文章,撰寫於2018/7/20 一、前言閱讀過百合作品的人或多或少會有共通的疑惑,為何早期的百合作品背景舞台多為以教會為主的女子學校。甚至日本作家吉屋信子、川端康成在撰寫百合文化前身的少女小說時,故事背景也多為教會學校。這是偶然嗎?還是歷史的必然?這一次的百合釋疑就試著帶大家以起來探討,抽絲剝繭。 二、正文傳教士與教會學校公元1549年,耶穌會創始人之一的方濟各‧沙勿略踏上了日本。當時他就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希望能在日本開辦一間大學,而這間大學的開辦計畫,因為日後幕府鎖國政策的影響,延宕了將近四百年,明治時期名為上智大學的學校便成立了。為什麼要特別提到這段歷史呢?不諱言,事實上近代教育在東方的構築,或多或少都與西方的宗教力量有關,而傳教士通常做為一個媒介,不只把西方的技術給帶來了,西式教育也跟著帶進來了。 現今以日本首都圈為例,非常驚人的是私立初中的有三分之一的比例由宗教創辦,其中以天主教、基督教為宗。這些學校大多是明治維新時沿革而來的,事實上日本國內不乏許多由宗教創辦的高等教育學校,而這個現象不只日本有,美國當地的私立高中...
1.8k 詞
此為過去刊登於Medium的文章,撰寫於2018/6/6,於2020/10/7第二次擴寫 一、前言近日因為此期聯合文學「百合only」的封面,在臺灣百合圈興盛的噗浪之中引起一大論戰,有人稱道「不是兩個長髮女生根本不是百合啊!」這一句話觸怒了其他百合迷們,間接帶出了長久以來百合圈內最難的定義性問題,以及百合圈內的諸多矛盾,撰寫此文的目的,惟在於分享自己的看法。 二、正文難解的定義還記得第一篇我曾提到,對於「百合」的定義其實現在還是捉摸不定的,這一點尤其在華文圈更加顯而易見,在日本通常百合類比於GL,可是會算在同志文學嗎?這其實在日本也未有明確定義。而華文圈以臺灣為例,百合、GL、女同文學之間的分野其實相當混淆,我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女同文學作為同志文學,在臺灣文學上扮演重要一角,然而百合/GL,我們該稱之為女同文學的一部份嗎?這或許需要牽扯到ACGN與文學間的關係了,我們該清楚明確地將百合/GL放置於ACGN文化之中,並且把女同文學侷限於同志文學,做為一個純文學來看待嗎?其實目前百合圈內對這尚未有共識,許多百合創作者都是以自身理念去創作,於...
2k 詞
此為過去刊登於Medium的文章,撰寫於2018/5/27 一、前言之所以會著手撰寫這篇網誌,是因為某些原因,讓我稍微整理了六、七年來對百合的經驗與觀察,雖說是入坑(ACG術語)百合六、七年,但實際上開始對百合的研究僅僅只有三、四年,而研究的基礎上多建立於已逝百合文化研究者楊若暉(知名百合作家楊双子之雙胞胎妹妹)的立論上,楊若暉女士是華文圈百合文化研究相當透徹的研究者,而我的論述多是以其為基礎,延伸或補足。 二、正文看百合的都是男性嗎?多數人認為觀看BL作品大多為女性為主的腐女,那麼想必觀看百合作品的一定是男性為主的百合控,這樣的想法其實大錯特錯。事實上在楊若暉女士的研究中指出,華文圈的百合受眾生理女性多於生理男性,而在此之前日本國內百合漫畫專刊《Comic百合姬》對讀者做的問卷調查顯示,確實日本國內的百合讀者也是生理女性多於生理男性,這兩項數據打破了傳統認為百合讀者必定是男性的錯誤聯想。 大多數百合文化研究者認為,造成華人這樣錯誤聯想的原因是當初百合作品代理授權於華文圈出版時,出版社將百合作品的取向定為男性向,這樣的價值觀其實就和成人色情產業中,以男性凝...